近日,在全市科技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,高新区科研机构——鄂尔多斯实验室和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内蒙古研究院,凭借突出创新成果与产业贡献,双双获评“鄂尔多斯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先进机构”。这一荣誉是对两家机构科研实力的高度认可,彰显了高新区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、推动“科技-产业”深度融合中的标杆作用。

标杆引领: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丰硕
作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“新引擎”,鄂尔多斯实验室与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内蒙古研究院2024年表现亮眼。
鄂尔多斯实验室:聚焦现代煤化工领域,成功推动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“国家队”,并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其中“流化床多孔炭技术”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,落地转化CO2加氢制绿色航煤、合成气一步法制芳烃、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、百MWh级工业热储能、千吨级合成气一步法制备烯烃等重大技术成果,为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矿业大学(北京)内蒙古研究院:全职引进外籍院士,建成“深部煤制气及碳封存联合实验室”,成功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累计引进和孵化21家科技型企业,实现产值逾6亿元,连续两年获评市级先进,产学研协同效应显著。
生态赋能:创新资源集群加速崛起
2024年,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,不断加强与清华、北大、矿大(北京)、地大(武汉)、辽工大、港中深、河南理工、中煤能源研究院、中国能源报社等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智库媒体合作,通过持续加大项目支持、优化要素配置、提升专业化服务等措施,推进科研机构集群式发展,区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。截至2024年底,累计培育建设自治区实验室、新型研发机构、企业研发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、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科研机构79个,其中认定为省部级的70个,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建设的科研机构达到72家,关联18家规上企业、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围绕能源、新能源、煤化工、羊绒等四个世界级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,各类科研机构累计承担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,产出专利2000余件,引进人才400余名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未来,高新区将锚定“国家级科研平台”目标,加速推进“能创谷”建设,深化产学研用协同,打造辐射西北的科技创新策源地。通过深化“创新链+产业链”双链融合,构建“研发-中试-转化”全链条生态,为鄂尔多斯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。